“氫”觀察|武漢市發布氫能產業三年行動方案,劍指全國氫能樞紐城市
時間:2025-07-08 18:31
來源:HEIE組委會
點擊:
次
為深入貫徹落實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戰略目標,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,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于7月4日正式發布《武漢市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(征求意見稿),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,征求期截至8月8日。
該方案以構建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核心,提出打造全國氫能產業創新研發、裝備制造、示范應用協同發展引領區的宏偉目標。
總體目標:三年實現產業規模與創新能力雙突破
方案明確,到2027年,武漢將形成“一核(武漢經開區)一都(青山區)兩翼(東湖高新區、臨空港開發區)”的氫能產業集聚格局,實現全產業鏈總產值600億元,其中氫氣產值100億元,氫能裝備及零部件產值400億元。
屆時,武漢將培育引進6家以上國內氫能行業頭部企業,氫能規上企業突破50家,建成加氫站20座,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量突破2500輛,氫氣總產能達40萬噸/年,初步形成全國重要的氫能裝備中心和氫能樞紐城市。
核心任務:全鏈條發力,構建氫能生態體系
⑴關鍵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
①核心技術突破:圍繞“制儲運加用”全產業鏈,重點攻關質子交換膜、高壓儲氫容器、氫氣壓縮機、燃料電池電堆等技術,對納入市重點研發計劃的項目給予最高80萬元支持;對企業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,按國家撥付資金的50%給予最高500萬元配套支持。
②成果轉化支持:落實首臺(套)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政策,推動中試平臺建設,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。
⑵氫源供給與儲運體系建設
①多元化氫源:擴大工業副產氫提純利用,探索化工園區“一區多園”政策;鼓勵綠氫制取,支持離網制氫、生物質制氫等新技術應用,落實綠氫生產非危化品許可政策。
②儲運創新:推動液氫罐箱運輸技術產業化,支持液態有機溶劑儲氫裝備應用,構建區域氫氣供給體系,聯動黃石、潛江等周邊城市形成協同網絡。
⑶氫能裝備與燃料電池汽車發展
①產業園區建設:加快氫能裝備智能制造零碳產業園、科技產業園建設,重點發展制氫電解槽、氫氣壓縮機等關鍵產品。
②車企支持:對燃料電池整車研發及批量化生產企業,參照國家示范城市群獎勵辦法給予補貼,推動重載商用車、冷鏈物流車等場景應用。
⑷加氫基礎設施超前布局
①加氫站規劃:按照“適度超前”原則,編制加氫站建設規劃,優先在三環線、四環線形成加氫環線,鼓勵現有油(氣)站改擴建為“油氣電氫”綜合能源站。
②補貼政策:新建或改建加氫站給予200萬元一次性建設補貼,站內制氫設備額外補貼50%;對運營成本進行補貼,保障氫氣售價競爭力。
⑸多領域示范應用拓展
①交通領域:重點推廣燃料電池重卡、冷鏈物流車,探索公交、渣土車等場景應用,落實省內高速通行費全返政策。
②工業與能源領域:推動鋼鐵行業氫冶金技術研發,支持石化企業富氫原料替代;探索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、電網調峰中的示范應用,試點分布式發電、備用電源等場景。
保障措施:政策、金融、安全三管齊下
組織保障:成立專項領導小組,統籌協調各部門職責,優化項目審批流程。
金融支持:設立氫能產業基金,引導社會資本參與,推動企業上市融資。
安全監管:強化氫能全流程安全技術標準,定期開展隱患排查,確保產業健康發展。
即日起至8月8日,社會各界可通過武漢市發改委官網提交意見,共同參與氫能產業頂層設計。方案旨在通過三年行動,將武漢打造為氫能技術創新高地、裝備制造中心和多元應用示范區,為全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“武漢方案”。
關于HEIE振威國際氫能展
·展會全稱:北京國際氫能技術裝備展覽會
·展會時間:2026年3月26日-28日
·展會地點:北京·中國國際展覽中心(順義館)
·主辦單位:
中國能源研究會 振威國際會展集團 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
·支持單位:
中國能源研究會氫能專委會 內蒙古氫能產業協會 湖南省氫能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
·參展范圍
氫氣儲運及相關設備; 制氫設備技術與氫氣供應;氫燃料汽車;燃料電池系統及成果應用;燃料電池及關鍵部件和供應技術;加氫站成套設備;氫液化工廠;低溫液體泵動力設備類;氣體測量與分析儀表類;車載供氫系統;氫能專利及成果轉讓; 應急防護及勞保用品;氫能示范區、學研機構;消防報警設備工業安防系統。
·聯絡我們
參展咨詢:吳經理 010-5617 6990
參觀咨詢:鄭經理 010-5091 7033
媒體合作:吳經理 010-5617 6990
聲明:
· 本文章未經授權不得擅自使用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保持信息完整性。
· 本文內有的信息、圖片或素材,如無意中侵犯某方的知識產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
· 本文章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