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氫”觀察|老舊機車換新“芯”!國家鐵路局重磅政策出臺,氫能機車迎發展機遇
時間:2025-06-06 09:17
來源:HEIE組委會
點擊:
次
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動力源系統改造,氫能機車站上發展新風口。
在 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 目標引領下,交通運輸領域的綠色轉型成為關鍵課題。5月30日,國家鐵路局發布《老舊型鐵路內燃機車動力源系統改造管理規定(征求意見稿)》(以下簡稱“《規定》”),明確提出將老舊內燃機車動力系統全面升級為“柴油機+動力蓄電池”“純電驅動”或“氫燃料電池+動力蓄電池”三大技術路線。
這一政策不僅標志著我國鐵路裝備綠色轉型進入實操階段,更釋放出強烈信號:氫能機車正從試點示范邁向規模化應用,萬億級市場藍海加速開啟!
《規定》核心:老舊機車“換芯”
本次《規定》直指鐵路運輸的“碳排放大戶”——老舊內燃機車,核心內容清晰有力:
·改造對象明確:針對達到規定年限或技術狀態的老舊內燃機車。
·技術路線多元:允許替換為三大綠色動力系統:
①“柴油機+動力蓄電池”混合動力: 過渡性方案,兼顧減排與續航。
②純“動力蓄電池系統”: 適用于特定短途、固定線路場景。
③“氫燃料電池+動力蓄電池系統”: 重點鼓勵方向,實現全程零碳排放與長續航能力的完美結合。
·核心目標雙驅動:提升能效、大幅降低污染物與碳排放,同時嚴格規范改造活動,保障鐵路運營安全可靠。
具體來拆解,《規定》呈現這三方面的重點信息:
·技術路線三選一,氫能方案成“最優解”
《規定》明確德三大改造路徑中,“氫燃料電池系統+動力蓄電池”方案憑借零排放、長續航、低溫適應性強等優勢,成為高寒、高原等復雜場景首選。
·淘汰倒計時啟動,老舊機車加速退場
《規定》提到至2035年全面淘汰國一及以下排放標準內燃機車,倒逼存量市場升級。據測算,全國現有老舊內燃機車超9000臺,若按30%選擇氫能改造方案,將直接拉動超200億元氫能裝備需求。
·安全標準先行,破解商業化“最后一公里”
《規定》對氫能機車加氫設施布局、儲氫瓶檢測、安全防護等環節制定詳細規范,為規模化應用掃清制度障礙。例如,明確要求加氫站間距不超過150公里,與現有鐵路網形成高效補能網絡。
氫能機車從“試驗線”駛向“主干道”
從行業來看,《規定》利好氫能機車行業。一方面,加速老舊機車改造為氫能機車企業帶來訂單增長點,刺激產業投資與技術升級;另一方面,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協同布局,完善氫能機車產業鏈,涵蓋制氫、儲氫、加氫以及機車制造等環節,推動整個行業邁向成熟,使氫能機車有望成為未來鐵路綠色運輸的主力軍。
《規定》的出臺,恰逢氫能機車技術積累與示范效應加速顯現的關鍵節點:
·示范先行,驗證可行
公開資料顯示,目前,國家能源集團、中國中車等龍頭企業已在礦區、調車場等場景成功投運氫能機車(如“錦白號”、 “寧東號”),北京局“青創先鋒”號完成運行考核,實踐驗證了其環保性(水是唯一排放物)、長續航(超800公里)和低溫適應性等核心優勢。
·技術突破,馬力升級
而從技術端來看,目前,國內大功率氫燃料發動機(如500kW級)加速研發,可為干線貨運機車“油改氫”提供澎湃動力支撐。還有數據顯示,每替換1臺氫能機車,年減排二氧化碳超3000噸,相當于種植16萬棵樹木。
·痛點猶存,政策破局
盡管前景光明,氫能機車規模化仍面臨初始成本高、加氫基礎設施不足等挑戰。例如,初始投資成本居高不下,氫燃料電池系統、儲氫罐及相關配套設施的高昂研發與制造費用,令眾多企業望而卻步;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,加氫站數量稀少且分布不均,技術標準與安全規范尚不完善,導致加氫難問題成為制約氫能機車運營的瓶頸。
展望未來,若《規定》落地,或將為氫能機場市場明確標準;為地方政府、鐵路公司及投資者注入強心針,加速項目落地與資金投入。同時,龐大的老舊機車存量(數千臺級別)為氫能改造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,將極大刺激制氫、儲運、燃料電池及關鍵部件等全產業鏈發展。
關于HEIE振威國際氫能展
·展會全稱:北京國際氫能技術裝備展覽會
·展會時間:2026年3月26日—28日
·展會地點:北京·中國國際展覽中心(順義館)
·主辦單位:
中國能源研究會 振威國際會展集團 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
·支持單位:
中國能源研究會氫能專委會 內蒙古氫能產業協會 湖南省氫能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
·參展范圍
氫氣儲運及相關設備; 制氫設備技術與氫氣供應;氫燃料汽車;燃料電池系統及成果應用;燃料電池及關鍵部件和供應技術;加氫站成套設備;氫液化工廠;低溫液體泵動力設備類;氣體測量與分析儀表類;車載供氫系統;氫能專利及成果轉讓; 應急防護及勞保用品;氫能示范區、學研機構;消防報警設備工業安防系統
聲明:
· 本文章未經授權不得擅自使用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保持信息完整性。
· 本文內有的信息、圖片或素材,如無意中侵犯某方的知識產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
· 本文章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